全国首个用地用海联审项目落地台州 浙江探索“地林草海”审批一次办
全国首个用地用海联审项目落地台州 浙江探索“地林草海”审批一次办
全国首个用地用海联审项目落地台州 浙江探索“地林草海”审批一次办潮新闻 记者(jìzhě) 朱承 通讯员 孙一琳
近日,台州市玉环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扬帆路(安澜路至新街路)工程在7个工作日内,同步取得了建设用地和用海(yònghǎi)批文,预计(yùjì)今年10月就(jiù)可动工建设。
这是(zhèshì)全国首个(shǒugè)实现用地用海联审的项目,标志着我省“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一件事一次办”改革从陆域迈向陆海统筹新阶段,破解相关要素审批“多头跑、流程长、协调难”的普遍难题(nántí)。
“路虽短,却(què)需要办理用地审批和海域使用许可两类手续。”玉环市未来新城开发(kāifā)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,这条投资900万元、全长171米的“断头路”打通后(hòu),将串联起(qǐ)示范区内100余家企业的物流运输,成为玉环临港产业带联通外部市场的快速通道。
由于该项目(xiàngmù)同时涉及玉环市陆域管理范围和历史围填海区域,按(àn)传统流程,企业需分别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(zhǔguǎnbùmén)和海洋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用地和用海审批,两套材料、两次公示、两轮(liǎnglún)勘查,耗时往往超过一个半月(不含公示期)。
“现实中,同时(tóngshí)涉及‘耕、林、草、海’等多种空间要素的建设项目很多。”省自然资源厅行政审批处处长钱影告诉记者,此类项目往往存在用地空间矛盾多、审批效率不够(bùgòu)高(gāo)、要素配置不统一等问题。
今年以来,浙江创新推出(tuīchū)“八个一”联合(liánhé)审批(shěnpī)模式,即通过一张数据底图、一同综合论证、一并(yībìng)选址会审、一次现场勘查、一并公示公告、一套申报材料、一个窗口对外、一个平台联办,打通部门(bùmén)壁垒,解决多头审查、意见冲突、反复跑动等问题,实现用地用林用草用海项目(xiàngmù)“一件事一次办”。改革后申报材料精简40%,审批提速60%。
此次(cǐcì)项目审批就借此实现了效率提速。例如(lìrú),项目在前期勘查环节同步完成用地勘测与用海(yònghǎi)查验,统一出具《用地用海实地踏勘与林草现场查验表》,从源头(yuántóu)化解地类争议(zhēngyì);申报环节通过“一表申报”和材料精简,将申报材料从33件减至21件;联合审查环节贯通四大审批系统,实现电子化流转(liúzhuǎn)与省市县联动,内部流转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内。
“目前,我省已将三类项目纳入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联合审批范围(wéi)。”钱影(qiányǐng)表示,一是用地同时(tóngshí)占用林地、草地的建设项目(jiànshèxiàngmù);二是历史围填海区内同时涉及用地用海的建设项目;三是同时涉及用地用海的海塘安澜等(děng)线性工程。今年底前,临时用地涉林(草)审批、其他同时涉及用地用海的建设项目也将纳入联合审批范围。


潮新闻 记者(jìzhě) 朱承 通讯员 孙一琳
近日,台州市玉环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扬帆路(安澜路至新街路)工程在7个工作日内,同步取得了建设用地和用海(yònghǎi)批文,预计(yùjì)今年10月就(jiù)可动工建设。
这是(zhèshì)全国首个(shǒugè)实现用地用海联审的项目,标志着我省“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一件事一次办”改革从陆域迈向陆海统筹新阶段,破解相关要素审批“多头跑、流程长、协调难”的普遍难题(nántí)。
“路虽短,却(què)需要办理用地审批和海域使用许可两类手续。”玉环市未来新城开发(kāifā)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,这条投资900万元、全长171米的“断头路”打通后(hòu),将串联起(qǐ)示范区内100余家企业的物流运输,成为玉环临港产业带联通外部市场的快速通道。
由于该项目(xiàngmù)同时涉及玉环市陆域管理范围和历史围填海区域,按(àn)传统流程,企业需分别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(zhǔguǎnbùmén)和海洋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用地和用海审批,两套材料、两次公示、两轮(liǎnglún)勘查,耗时往往超过一个半月(不含公示期)。
“现实中,同时(tóngshí)涉及‘耕、林、草、海’等多种空间要素的建设项目很多。”省自然资源厅行政审批处处长钱影告诉记者,此类项目往往存在用地空间矛盾多、审批效率不够(bùgòu)高(gāo)、要素配置不统一等问题。
今年以来,浙江创新推出(tuīchū)“八个一”联合(liánhé)审批(shěnpī)模式,即通过一张数据底图、一同综合论证、一并(yībìng)选址会审、一次现场勘查、一并公示公告、一套申报材料、一个窗口对外、一个平台联办,打通部门(bùmén)壁垒,解决多头审查、意见冲突、反复跑动等问题,实现用地用林用草用海项目(xiàngmù)“一件事一次办”。改革后申报材料精简40%,审批提速60%。
此次(cǐcì)项目审批就借此实现了效率提速。例如(lìrú),项目在前期勘查环节同步完成用地勘测与用海(yònghǎi)查验,统一出具《用地用海实地踏勘与林草现场查验表》,从源头(yuántóu)化解地类争议(zhēngyì);申报环节通过“一表申报”和材料精简,将申报材料从33件减至21件;联合审查环节贯通四大审批系统,实现电子化流转(liúzhuǎn)与省市县联动,内部流转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内。
“目前,我省已将三类项目纳入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联合审批范围(wéi)。”钱影(qiányǐng)表示,一是用地同时(tóngshí)占用林地、草地的建设项目(jiànshèxiàngmù);二是历史围填海区内同时涉及用地用海的建设项目;三是同时涉及用地用海的海塘安澜等(děng)线性工程。今年底前,临时用地涉林(草)审批、其他同时涉及用地用海的建设项目也将纳入联合审批范围。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